低息股票配资 俄罗斯核武器拉出仓库,美国察觉情况不对:现在还有一条路能走

低息股票配资 俄罗斯核武器拉出仓库,美国察觉情况不对:现在还有一条路能走

扬言没收俄罗斯资产,讨论长期援助乌克兰,美西方国家用尽办法延长这场冲突。随着红线一次次被践踏,俄罗斯“反击”手段愈发激烈,五角大楼也行动了。

美西方承诺为乌克兰提供新一批军援,俄罗斯则利用军援抵达前线的“窗口期”在战场上有所突破,一连夺下了哈尔科夫十多个居民点,乌总统泽连斯基只能不断敦促西方国家加快军援来提升防御能力。

这种背景下,俄乌在前线的交锋将更加激烈胶着。关键时刻,俄军亮出“大动作”,给西方国家当头一棒。

(俄军导弹轰炸后的场景)

1.俄演习开始,出动“伊斯坎德尔”和“匕首”

据央视新闻报道,俄罗斯非战略核武器演习第一阶段已经在俄南部军区展开。期间,俄军将演练接收“伊斯坎德尔”战术导弹发射车、导弹,隐蔽挺进指定阵地并发射导弹;俄罗斯空天军则在战机上配装了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,前往指定区域进行训练。

该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密切关注,毕竟俄罗斯这次出动了战术核武器。

核武器一般分为战略核武器和非战略核武器,后者又被称为战术核武器。战略核武器指威力巨大、投射距离远的核武器,主要用于打击大型军事目标,甚至是攻击整个城市,当初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就是战略核武器,其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。

战术核武器相对来说威力小一些,但也不容小觑。战术核武器主要用于打击战场上的具体军事目标,比如对方的机场和弹药库等。

(俄罗斯非战略核武器演习第一阶段开始)

值得一提的是,俄罗斯南部军区负责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的军事行动,俄罗斯此次行动的针对性不言而喻。

随着俄乌冲突爆发的时间越来越长,西方国家援乌的武器装备不断突破红线,俄罗斯也向战场投下了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和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,对目标进行了强大毁伤。

现在的西方国家一边担心俄罗斯的核武器,一边试探俄罗斯的底线,美国也一直在评估俄罗斯战略核力量部署方面的情况,认为爆发核战的风险很小。这种时候,俄罗斯进行这场演习就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一下自身实力,同时威慑乌克兰及其支持者。

2.美国行动了,B-52战轰飞往英国

就在俄罗斯开始演习的同一时间段,美国也宣布了一则消息,释放的信号不同寻常。

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,美国的四架B-52战略轰炸机按计划部署到了英国。届时,美国飞行员将与北约盟国一起训练。

俄乌冲突期间,美国B-52轰炸机一直被部署在欧洲各地,作为威慑俄罗斯的一种方式。

五角大楼的举动与俄罗斯的军事演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对于非战略演习的目的,俄罗斯说得很清楚,一方面是保持部队人员和装备在战斗中使用非战略核武器的状态,确保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和主权;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回应某些西方官员对俄罗斯的挑衅和威胁。

(美国B-52飞往欧洲)

对此,美国第一时间发声称“俄罗斯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”,但华盛顿很清楚,俄罗斯既然说了就一定会做,自己必须采取行动向盟友证明自己的实力。

或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美国做出了将B-52轰炸机派往英国的决定。

尽管B-52服役时间不短了,但为了其能更好的执行任务,美国对B-52轰炸机进行了升级,使其能够在未来携带更多的高超音速导弹。按照美军的设想,经过改进的B-52轰炸机能携带常规武器、空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,将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轰炸机。

3.俄罗斯双管齐下,就看美西方怎么选?

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前线激烈交锋,同时与美西方国家在后方相互威慑。

随着俄军在战场占据优势,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变化似乎迎来了新的契机。俄乌冲突持续超过两年,由此引发了严重的地缘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,即便西方国家仍然没有放弃对乌军援,但受到种种因素影响,这一进程并不顺利,各国国内要求结束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。

此前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问基辅时,曾对泽连斯基说了这么一句话,即乌克兰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与俄罗斯和谈。外界认为这番言论意味着美国对俄乌和谈的态度发生了转变。

这个时候,俄罗斯也发声了,向西方国家伸出了橄榄枝。近期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,俄罗斯愿意与西方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对话。

(俄外长拉夫罗夫)

但他强调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并没有放弃打垮俄罗斯的目的,并以俄罗斯为借口加剧军备竞赛,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。俄罗斯愿意与西方进行对话,但如果西方无法改变自己的态度,俄罗斯将坚决捍卫自身的利益。

总而言之,现在的俄罗斯从两个方面下手,一方面是军事演习,不断在战场上推进,向西方证明自己是不好惹的,其意图打垮俄罗斯的目的永远不可能实现;另一方面则是在外交上留有余地,如果西方国家能放弃针对俄罗斯,俄罗斯愿意进行谈判,毕竟西方国家无法让俄罗斯彻底消失,未来势必还是要“相处”。

对于美西方国家来说低息股票配资,如果不想应对俄罗斯的核武器,就只有放下成见与俄罗斯谈判这条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