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规的股票融资技巧 上千的土鸡几百的鱼!高物价劝退农村游,游客:菜是金子做的?
周末休息,你会选择去哪里放松一下?
除了在城市里逛综合体和寻摸饭辙,想要玩得更“接地气”一些,这个时候有人提议“不如去农家乐住几天?”
基本会收获殊途同归的两种回应——
95后:农家乐是啥?
95前:现在谁还去农家乐!
没错,一度热度相当高的农家乐,最近开始“冷”了下来,不管是商务接待,还是家庭聚会,它不仅不再是人们的首选,甚至颇有些颓丧之势,像极了千禧年前后装修的商场,不甘心退场,却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。
但是,按理说,对于越来越追求“健康食品”“山野闲趣”“慢生活”的现代人来说,农家乐不但有自种的蔬菜,有放养的鸡鸭,还有青山绿水,凉棚小院,不正好对上了胃口?
为什么,它就偏偏落寞了呢?
“农家乐”以前有多乐?
有一说一,农家乐兴起其实也没几年。
它的前身,是欧美国家的“农业观光”。
也就是拥有良田万顷的农场主们,在自家农场里搭几间度假屋,种点儿花花草草,瓜果葡萄,客人来了能赏花能摘果,顺便再弄点自助烧烤之类的,有场地够大的还能骑马射箭开开草地越野车,让城里人能放松放松。
这种形式,对于上世纪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农村来说,可算是给了一个“振兴乡村”的新灵感。
有些农村能养鱼养鸡,有些农村能种粮种菜,可有些农村依山傍水,地形崎岖,种啥养啥都成不了大气候,那咋办?
不如开发出来,搞“乡村休闲旅游”吧。
于是,国内第一个农家乐,四川成都的“农科村”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。
原本农科村是以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收入来源的,渐渐生意做大了,名气传遍全国,不少客商闻名而来,在选购花卉苗木之余,对于餐饮住宿也是有需求的。
但是当时农科村里并没有可以用餐和住宿的地方,于是,1986年,村民徐纪元大着胆子,把自家改成了接待点,专门为外地客商提供饭食和住宿——无心插柳柳成荫,一来二去,徐家的这个“大院”就火了,外地客商们口耳相传,说去农科村进货,可以在徐家吃住,吃的是地道的当地土菜,口味还不错。
慢慢的,除了奔着买花来的客商,还有不少冲着徐家大院的餐食住宿来的游客,农科村人一看这生意有得赚啊,于是纷纷效仿,在自己家开办起了“农家乐”。
于是,农科村这个“鲜花盛开的村庄,没有围墙的公园”迅速走红,而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农家乐,也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。
2000年,国家对农村经济更为重视,因此农家乐进入了“爆发期”。
在江浙地区,你可以选择去吴江农家乐泛舟湖上,垂钓游鱼,还可以去采摘农桑,体验纺织;也可以选择去临安农家乐采茶制茶,挖笋,再吃点儿农家菜,走的时候还能带上两袋山核桃。
在两广地区,除了能在顺德农家乐吃地道的生鱼片,喝新鲜的猪肝粥之外,也可以去清远感受瑶族农家乐的民俗文化,在歌舞升平里喝个小酒,也是相当惬意的。
即使是在没那么多“民俗”“花草”的华北地区,你都可以去怀柔钓几条虹鳟鱼,拿去让农家乐让老师傅帮你一半烧烤一半刺身。
或者是去雁栖湖骑马遛弯,顺便掰几穗苞米塞灶膛里烤得喷香,扒了叶子热乎乎甜蜜蜜地咬一大口。
不得不说,在那几年,农家乐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,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,确实是纯天然的“野趣”,近距离的“亲近自然”。
也正是因此,自2000年起,农家乐的“需求”进入了旺季,据官方数据显示:2000年-2010年的这10年里,平均每年增长的游客数量都在10%以上。
而农家乐的注册数量也水涨船高,到2020年,国内注册在案的农家乐就已达到14.6万家。不少农家乐甚至具有接待团队的能力,甚至集结了会务、团建和游乐场等服务,俨然是“休闲基地”的架势了。
农家乐为何“乐不起来”了?
然而,从2020年起,农家乐的经营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。
当然,这与新冠疫情对旅游和餐饮的影响也是有一定关系的。
但更多的原因,是由于农家乐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,而经营方面的诚意,却越来越稀薄了。
原本大家去农家乐,是为了亲近自然,玩点没玩过的,吃点平时吃不到的。
然而当农家乐逐渐商业化,它也就与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“网红休闲街”一样,不但走到哪里基本形式都差不多。
农村大院里,搭着千篇一律的草棚和土灶,院子一角的葡萄架下,往往堆放着烧烤架和麻将桌,除了坐在院子里烧烤,就是打牌打麻将,等着主家上菜。
吃饱喝足,村里走走,总有种得枝叶繁盛的果树和已经被喂熟了的大鹅和山羊在等你,再不然就是田间地头散散步,在粉黛草堆里拍个照打个卡。
至于一开始的那些“特色”,都已经慢慢地被“同化”了,虽然还有,但是也已经没有之前那么“野趣盎然”了。
究其原因,一半是因为商业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不断复制的模式,因此后续新开的农家乐大多开始“套公式”,也就缺乏了别致之处了。
另一半,则是由于疫情之后,不少农家乐严重缺乏人手,于是提供的服务也就不那么到位,而经营者们也急着回收成本,因此急功近利之下,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和谐的表现。
比如说“天价菜”,一碗面条大几十,一条鱼好几百,一只土鸡近千元。高昂的菜价匹配的并不是与之对等的高端食材,而是偷工减料的养殖鸡鸭鱼虾,甚至是预制菜。
比如说“天价房”,农家大炕一个铺位好几百,标间上千元,套房更是能要到好几千,基本与五星级酒店均等,甚至更贵。
再比如劣质的服务,床品布草污渍斑斑,一次性备品不全,已经算是常态,不少农家乐甚至连独立卫生间都不具备,游客要洗澡只能去走廊上的公共卫生间。
有网友在体验了农家乐之后吐槽:确实是回到了“小时候”的生活,条件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差不多,吃得还没有那时候好,也算忆苦思甜吧。
有一说一,这样的农家乐,在现如今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时代,确实是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,退出历史舞台也并不奇怪了。
根据爱企查的数据显示,截止今年第一季度,起码有8万余家农家乐企业注销,而亏损或者濒临亏损的,更是不计其数。
农家乐还能“乐”吗?
但是,如果要因此就把农家乐一锤子打死,倒也是有失偏颇的。
毕竟现代人,包括不少95后甚至00后,也喜欢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吃吃喝喝,溜溜玩玩,让他们去个有野趣的村子里露营,也是很受欢迎的。
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“农家乐”?
说白了,不适合这个时代的,并不是“去乡村休闲旅游”这件事本身,而是传统的农家乐形式。
那种仅仅停留在“模拟乡村生活”的农家乐,确实是无法再对现代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了。
以往奔着“情怀”去的70后、80后,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日渐增高,并且千篇一律的项目也已经让他们产生了“审美疲劳”,急需新的且更有质感的游玩项目推出。
说白了,这一部分消费者不怕花钱多,但是需要服务好,吃得好住得好,玩得新鲜。
而90后、00后,对于乡村生活其实没什么“情怀”,他们更需要的是“猎奇”,是想看点儿城里见不到的东西,吃点没吃过的,有意思的东西。
所以这部分消费者更习惯于跟着博主达人“打卡”,去不断寻找新的玩意儿。
因此,农家乐并不是不能开了,而是要注意“创新”,甚至是把“创新”作为经营的关键。
这里就要提一嘴湖南株洲的“王捌院子”。
它主打供应湖南特色的香辣美食,招牌是红烧甲鱼,每一只都是颇有来头的“长寿甲”,不仅是自家精心养殖的,且每只都有二维码可随时溯源——这样的美食,就是货真价实值得一试的了。
也难怪他家的红烧甲鱼每天要限量供应,且供不应求,有得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消费者。
而咸阳有个袁家村,走的是另一种路线——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参与到农家乐的建设中来。
它的玩法是主要针对创作者们,以实惠的价格将村里的小院租给他们,并让这些创作者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随意对院落进行改造,无论是软装还是硬装,甚至要拆了重建也可以,全凭灵感行事。
于是袁家村就成为了艺术创作者们的创作源泉,大家纷纷进行改造建设,玩的是雕塑、篆刻、书画、茶艺或者音乐,吸引四方来客参观讨教,顿时“高端局”的感觉就出来了。
甚至村里还搞了一个“每家店只卖一种食物”的玩法,经营者必须大开脑洞才能满足食客挑剔的味觉,不知不觉之后也就让美食成为了当地的活招牌。
像这样的农家乐,游客体验到的是想象不到的乐趣,是平行空间里另一种生活带来的新奇感,自然就生意兴隆了。
结语
农家乐究竟是正在衰退,还是刚要崛起?
实际上更客观的说法,应该是它处于“嬗变”的阵痛之中,能够涅槃重生,必然会走向新的辉煌;要是墨守成规,那么只能掉队于时代,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被碾压淘汰。
归根结底,农家乐的没落有时代的印记,但也有自身的原因,包括市场竞争加剧、服务水平不均衡、食品安全问题、同质化现象严重、夸大宣传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。
要想扭转这一趋势,农家乐还得从经营方式上下功夫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。
农家乐想要满足年轻人挑剔的观念合规的股票融资技巧,还得从年轻人对仪式感、新鲜感、深度体验和情绪价值的需求上做文章。